主页 > 相关专题 > 职教研究 >
相关专题
立身报国: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
日期:2018-07-13 10:21  来源:湖南中华职教社  浏览量:
立身报国: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
 
周  勇
 
       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,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。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,职业学校是怎样教学的?学生们课余都开展什么活动?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参加抗战的?历史不容忘记,重温这一特殊年代的职业教育往事,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向历史致敬,也是为了更庄严地向未来出发。
 
茅草棚里建实习工厂
        抗日战争爆发后,职业学校比较集中的北平、天津、广州、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沿江沿海的大片地带相继沦陷,战火的蔓延迫使大量职业学校向后方转移。为了培养国家急需的军工生产、物资供应和资源开发的专门技术人员,不少职业学校在设置职业科时就注意与当地生产密切结合,特别是与生产或国防建设机关保持着密切联系,以供给学生实地训练,并大量聘请机关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,学校设置的专业大多与生产经营相关。如农业科目设有作物、养殖家禽家畜、养蜂、蚕桑、酿造、种植蔬菜瓜果等;工业科目设有简易金工、棉织、漂白、染色、日用竹木用具之制造;商科设有薄记、会计、打字、文书等。
抗战时期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,但是各职业学校仍然千方百计地加强学生的实习。1938从上海迁往中华职业学校(渝校),即使在搭建简陋的茅屋内,也开办了实习工厂。如工科设有木工房、车工房、翻砂房等车间,供学生实习使用,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,一边学习,一边生产。
        1940年5月6日,爱国将军冯玉祥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23周年纪念活动上,朗诵了他一首他亲自撰写的《职业教育歌》,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职业教育的教学状况:
        职业教育,教人职业;什么职业?要制钢铁!机器炼钢,造炮造枪。这样我们才不是那“软不叮哨?”民族自然就强壮!
        职业教育,教人职业;什么职业?织布制鞋!前线士兵,衣物不缺;这样才能打走那日本小鬼子,民族的生机才不会断绝。
        职业教育,教人职业;什么职业,栽秧割麦!有了饭吃,一切好说,吃得饱饱的打鬼子,民族的战士,才越打越热!
        职业教育,教人职业;不为“混饭”,为民为国;人人生产,安居乐业。分不出什么是五谷,什么是皂白,那种教育,真正要不得!
        由于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,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抗战时期受到了抗战前线和后方工厂的热烈欢迎,毕业生供不应求。
 
时常听讲座办演讲
        为了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,和现在的职业学校一样,学生在课余会开展各种娱乐活动,还会定期举行师生同乐会,一般在期中考试及学期考试结束都会安排各种精彩节目,如歌舞、相声、话剧等。特别是抗战节目,深受学生的喜爱。各职业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,如数学竞赛、演说竞赛,钢笔字竞赛等等,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还有别开生面开展包粽子竞赛、猜灯谜等活动。
        与现在大为不同的是,当时各种演讲深受年轻的职业学校学生喜爱。据1996年10月出版的《渝中区文史资料》记载,仅1940年上半年,中华职业学校(渝校)学生听到的讲座和演讲就达20多场。演讲人包括黄炎培、郭沫若、邵力子和邹韬奋等大家名家,演讲的内容也十分丰富,有《日本政治经济诸问题》、《青年应有的信念》、《三民主义与职业教育》和《台湾革论之过去和现在》等。这些讲座和演讲,不仅内容丰富,广泛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多个领城,而且主讲人都是当时鼎鼎有名的人物。这一时期职业学校培养了大批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才,如表演艺术家秦怡、经济学家顾准、数学家华罗庚等等,应该说与常年受这些先贤的耳濡目染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      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1940年9月29日,周恩来应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邀请,在重庆巴蜀学校大操场作题为《国际形势和中国抗战》的演讲,据在现场的人回忆:“整个会场都挤满了人,还有人爬到树上和篮球架上,周恩来精彩的演讲不断激起雷鸣般的掌声。”演讲结束,周恩来还为现场的一名叫王席军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题词“笔战是枪战的前驱,也是枪战的后盾”。
 
参与修建滇缅公路
        看过小说《红岩》的人都知道,里面有两个特别让人为之敬佩的地下党员,一个是江姐,一个是许晓轩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江姐的原型人物江竹荺就是当时中华职业学校(渝校)的学生!在抗战时期,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大学的学生一样,有的投笔从戎,奔赴战场杀敌;有的苦学本领,走上了产业救国之路,他们立身报国的壮举无不宁人为之动容!
        1939 年夏,全国各地大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响应抗战需要,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参加修建滇缅铁路、扩建滇缅公路的踏勘、测量和施工,有的同学因此血洒边陲,长眠南疆。1940年铁路局、公路局到当时的中华职业学校(渝校)招聘土木科、机械科、商科的毕业生,该校两批毕业生先后赴滇缅铁路、滇缅公路工作。土木科的毕业生们在南方奋战;机械科的毕业生大多都在兵工厂和炼钢厂,努力铸造军需和机械;商科毕业生则在各个部门和企业忙着运销商品,调节供应……所有的校友都配合着抗日救亡的步伐,一起向前迈进。
        在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座谈会上,曾在中华职业学校(渝校)就读左世海老人回忆,当时他作为学生进入部队后,集训两个月,学习驾驶技术,然后编入后勤车队,赴缅甸、印度,给抗日前线运送弹药。那时交通状况十分恶劣,沿路还有日机轰炸,部队白天隐藏,晚上出车,他本人曾多次历险。但他说,那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苦、什么累,也不知道什么怕,一心只想着打败日本鬼子,许多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抗日的前线。
“他们用自己的性命赶工筑路,监察维护。今天桥被炸毁了,过几天又是一座修好的桥,上午公路被炸了个大坑,下午坑就填平了。”一位曾在中华职业学校(渝校)学习的校友回忆,“不管是修公路铁路,还是修飞机场、整理河道,开山涧、挖战壕,只要他们能够做,没有一个不全力以赴的。”
 
        抗战时期,职业教育的先驱们一边面向平民,力推职业教育,一边共赴国难,投身抗日潮流,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,不仅抒写了一段光辉的篇章,也为职业教育留存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!